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 奋斗可为 在南京装饰企业发展状况调研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发布日期:2024-11-12 09:39:47浏览量:183次
省装协会长 王有党
(2024年10月25日)
今天下午的座谈会上,老板们谈内容很丰富。这也是一次大家集体来倾诉的一个平台,倾诉可以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但是大家又不仅仅是倾诉,而是动脑筋,结合自己的情况,站在行业和全局的高度来剖析问题,来想办法。我们今天这9个字的主题,摸情况,想办法,促发展。首先把大家的生存状况摸清楚,摸情况的目的是想办法,就是把每个人想出的一点办法,哪怕是半点办法,三分之一点办法集中起来,变成全行业的财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这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分散的不集中的经验集中起来,变成集中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各位老板的发言都很不错,我就不一一点评。现在我做个简要归纳。
一、当前形势怎么看?
形势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宏观形势,一个是行业态势。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一方面是继续稳中向好。今年我国GDP宏观目标是5左右,很有信心实现。前三季度GDP增幅4.8,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势。存量和增量的政策组合拳,效果日益显现。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前进的压力和困难还很大,国际大循环还存在艰巨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每前进一步都要攻克许多难关。今年李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是波浪式前进,曲折式上升。我们虽然前进了,但还有很多困难。大家都学习了相关报道,习总书记在9月份召集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问题,李强总理今年相继开了两次企业家和专家座谈会,问计于民,让大家来分析情况想办法。大小一个理,我们也学习这个办法。去年底我们会长会,就是请大家谈“怎么看?怎么办?”大家都很赞赏。最近我们在部分城市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也是学这种办法。
习总书记还有一句话,就是宏观政策与微观落地的差距,大家注意去年习总书记还讲要处理好宏观数字和微观感觉之间的差距。这两对矛盾,正是我们许多企业的感觉,经济在回暖,但感觉到的仍然是寒冷。有的利好政策,但有的落地比较困难。中央那么多的补贴,我们装饰企业觉得没有怎么享受到,那么多基建投资,也没有感觉工程项目哗哗的来,这是微观落实和微观感觉还有差距。形势一片大好,但我们仍在困难之中。大家当然希望政府专门为装饰行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加强对我们这个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但这不大可能。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研究政策,主动对接政策,在利好政策指引下向好发展。
关于行业态势。也是两句话:第一句话,企业都还活着;第二句话,都活得比较艰难。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装饰行业整体效益下行的趋势也在加大。企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最主要的困难还是那两个:拿项目难,回款难。项目投放虽少,但还是有,可是竞争激烈,而且有的项目不敢接,因为多方面因素制约,难以实现效益。从大家的诉求看,我觉得还是我们去年迎接中装协领导调研的时候,归纳的三个机制问题。第一个是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问题,大中小企业应都有适宜的生存空间;第二个是专业企业和总承包企业间的利益关系机制问题,亟需要规范。第三个就是工程款支付机制问题,缓解“回款难”这个老大难。当然有些企业还有受房地产爆雷等因素牵连的复杂的债务纠葛,诉讼和被诉不断,企业疲于应付。有些企业程度不同的拿了不少抵债的房产,短期内也大都无法变现,大量资金沉淀。大家都希望多做政府项目,但也有不少问题。一来政府投资项目适合装饰行业做的增量没有那么大,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二来政府也有困难,不能理想化。困难加剧情况下,企业减员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大家对形势、态势的认识,是比较客观辩证的,是正能量的。我去年在会长会上讲的看待当前行业发展态势的三个观点大家很有共识。一是前30年多每年基建投资呈几何极数上升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经济早已进入新常态。二是我们的行业靠粗放式管理,传统式施工,也能够赚大钱,挣快钱的“黄金时段”也随之过去了,再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指望“用旧船票登上新客船”。三是事物是波浪式前进,是曲折式上升的,我们要树立和困难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不能好日子过贯了,一遇到不太顺的日子就不知所措,或者是希望找到救世主。
新常态考验我们企业的智慧和能力,要干,要更有智慧的干。新一轮市场洗牌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市场法则,企业总是每天有成长,每天有死亡。刚才有的老板讲,争取不要成为“僵尸企业”,我想这也可能是各位老板当前的目标,当务之急是先活下来。最可贵的就是我们行业整体在奋斗,伴随时代前进的节拍在律动,在与困难斗争中成长,而且很有成果。最起码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产生大面积的破产,大家都还在艰难前行,而且有的是稳中向好。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奋斗是可为的。
二、面对困难怎么办?
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保持清醒头脑。树立长期与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准备,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是毛主席当年在党和红军最困难的时候讲的。现在能活下来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精英,要坚定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坚信我们能搞好。
二是要“稳”字当头,防控风险。比如要降低预期,降低预期不是不发展,而是不要理想化地去看待我们的发展,要离实际更接近一些,确定的目标要有一定高度,要能“跳一跳、够得着”。
三是要产业创新,降本提质增效,特别是走专、精、特、强道路。比如有的企业家讲到在装饰企业里面注重某一个细分和自己企业的强项特点,长期坚持下去,这就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也是国家提倡的。我们同质化竞争很厉害,这是我们的行业发展瓶颈,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普通产能过剩。有的企业家发言中希望政府来调整普通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在资质和招投标上保障,让专业资质企业干专业的项目。现在是社会化大生产,总承包政策不是要退化到小生产模式,大而全小而全,应是专业人干专业的事,这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但是目前政策没有调整,如果要调整也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一方面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一方面眼睛向内,立足自身,对自己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专业的调整,走小而专、专而强、强而大的路子,强到什么程度呢?强到一提起某类工程项目,第一批就想到你。同时,降本增效离不开产业创新。有的认为现在企业活下来都不容易,还搞什么产业创新?这种认识不正确,应该说只有产业创新,才能更好地活下来。还有刚才有些同志提到要做有现金流的利润,只有利润数字而形不成有效现金流,赚来的是吆喝,过去有一句话,“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意义大打折扣。还有老板提出来,我们现在开源有限,节流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加强全过程的管理,眼睛向内,把自己搞精搞强。改变过去粗放型的企业管理和粗放型的项目管理,特别是项目管理。现在项目难拿,拿了项目一定做好,这个做好就包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效益,企业赚到钱。
四是要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前面说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也是产品结构调整。还有后场工厂,要面向行业,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有条件的还要向国际市场,使它给企业产生实业方面的生产和资产性效益。要把资产盘活,这是开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使我们的资产性收入比重更加大一点。
五是要抓好市场结构调整。要走出去,实际上产品结构调整也引导地域的市场结构调整,以新产品新的施工方式去创造新的价值,然后进行价值引领去开拓市场,去调整市场。
六是创新合作方式。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促进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共赢。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与合作企业之间,还有我们和总承包企业之间,可以树立一个观念,怎样能够建立一些紧密层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因为现在一下子改变总承包制政策不太可能,那就改变我们的思路。装饰和幕墙的设计施工,有的总承包资质里面虽然有增项,但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市场竞争的力度,我们专业企业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可能互补共赢,还可能避免许多利益上的扯皮。当然有些市比如苏州、南通等出台政策,在大型公共设施项目招标中,央企和大型国企中标,要带上地方企业做部分标段,尽管我们企业在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实行下去需要逐步完善,但这是很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各类企业共同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再次强调“两个不动摇”,国有、外资、民营三种经济成分都很重要,待遇平等,下一步还要有更加完善的立法保障,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会越来越好。尽管宏观政策和微观落实之间,还有个过程,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定信心。
三、行业诉求和建议
第一,促进利好的政策落地。比如江苏建筑业改革20条,其中明文规定的利好政策,有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有些政策未得到落实,如异地承接项目强制设立分公司,设立多个账号等政策规定不允许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二,希望政府出台政策调整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是在资质核定的时候,防止产生空壳的装饰和幕墙企业资质。
第三,调整与总承包企业的利益关系问题。专业企业反映和央企、国有大企业及其它总承包企业合作的时候非常吃亏,亟需规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四,希望能够规范各类检查督查。既要监管,又要规范,避免对企业正常秩序形成干扰。
第五,希望政府干预解决“回款难”的问题。当前要完全解决也不大可能,但是希望能够缓解一些问题,最起码要有一定的措施,让大家能看到一些希望。
第六,信用分的设定应更加公平,使各类企业都得到公平的保护。
第七,项目减少了,企业资质和招投标要求的人员数,能否有一些变更。
第八,家装以旧换新的政策,希望能通过家装网络平台或家装公司作为入口平台。既方便落实政策,又方便政府管理,又方便老百姓享受到政策,同时又有利于家装企业在市场的影响,推动主管部门相关职能行使。兄弟省市已有做法可借鉴。
今天大致这么多,总而言之我们欢欢喜喜,坚持到底,继续奋斗,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