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新思考

发布日期:2018-04-06 21:07:46浏览量:263次

 

徐荣: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新思考

------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荣

 

 

“一些装饰公司同行说,以前赚钱那么容易,现在怎么越来越困难。我的回答是,供不应求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曾经的好日子不是常态,现在这个真正市场化的时代才是我们的新常态。这种市场化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人才竞争、资金竞争、技术竞争、社会资源的竞争等,在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会出现很多变化。我们怎么应对,这是我们该去深思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单事长徐荣如是说。

本刊曾对金鸿公司经历改制蝶变重生的过程有过相关报道。此次赴南京跟踪访问,我们希望对公司近期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而采访伊始,徐荣董事长就先对当下的建筑装饰行业现状以理性的态度做了描述。

裹挟在时代洪流和市场厮杀中的金鸿装饰在这样惊涛骇浪和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徐荣在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给我们做了颇富见地的阐释。他给出的不是标准答案,却是很有营养的参考依据。他站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趋势,又以装饰人自身的视角剖析行业问题;他立足和着眼于装饰本行,却不囿于行业本身;他以现代和多元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导企业的求新求变稳步向前,又与行业同仁同心协力维护建筑装饰行业的生态发展。

建筑装饰行业工业化势在必行

徐荣:建筑装饰行业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制造,但却与工业制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蹲在装饰行业里沿传统思路想下去是容易陷入思维定式,跳出行业再看,工业化生产之后,装饰企业成了空间产品解决方定的照应商,现场垃圾减少了,产品质量更稳定了,同时也解决了环保等问题。

南京金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自1991年创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而徐荣从1984年就开始进入建筑装饰行业,是有着 30多年丰富实践和从业经验的资深装饰人。可以说他和金鸿装饰是伴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而成长的。

“那时我们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转型过程中迸发出巨大的需求,产生了装饰装修这个行业,我们的行业跟建筑是剥离不开的。”徐总说,“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过渡,还处于工业化水平和程度较低的初级阶段。”虽然最早完全是现场加工施工,现在部分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加工率可达到 20%-30%,但是在徐总眼中,装饰行业没有根本上的变化,依然存在着施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等诸多弊端。

然而变化正在渐渐发生。建筑无外乎工业建筑、公共类建筑、住宅类建筑等,而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住宅空间,都可以向工业产品的组装和集成方向发展。以建筑标准化和模块化为基础与工业产品相结合,是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步骤。伴随着建筑工业化发展应运而生的就是装配式建筑,进而是集成化建筑。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质量高低体现在工业产品上。”徐荣说,“但是不要为了呆视着噱头之类的刻意去做装配式,达到了装配式的贾要再去做。

建筑生产工业化在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工业发达国家已有近 50年的发展历史,其建筑工业化的程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栋住宅有一用用预制构件组装完成,预制构件率最高达到 80%% 以上。

我们的建筑工业化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这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市场的不成熟,企业的不成熟都有一定关系。比如从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营改增的推广阻力重重中,便能窥一二。

建筑装饰行业价格不透明、利润不公开的乱象由来已久,以往价格上可以人为随意变更的部分利用 BIM 的精细化管理就变得透明可视。而传统装饰企业正是借助这部分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差价型经济,以获取利润。所以即使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 BIM 工具对于建筑未来的积极影响,依然为了短期利益而持拒绝态度,特别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小企业。

现在的行业市场还不规范、不成熟,有成熟的市场才会有成熟的企业;而企业的成熟度也同时影响着市场,企业信誉度越高,行业市场的成熟度也越高。“我们跟一家美国公司做生意,他们要求保证我 30% 的利润,利润分配也写得清清楚楚。”徐荣说,“现在甲方达不到那么成熟,我们代建公司作为第三方,公正性、诚信度就很重要。”

2015 年国家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扩大到建筑领域,许多人都表示不满。但是徐荣却不这么看:“以前公司的财务就是会计的范畴,说白了就是听凭老板吩咐以及搞定税务局。营改增以后就不是这样了,需要提前出财税策划。如果用作战来比喻,就是部队的指挥与布局必须符合财税策划的要求,从这一点来看,公司从一开始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划,也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而营改增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我们国家的生产力结构。"

众多小企业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压低价格,在低层次的竞争中形成恶性循环。营改增的规范后,行业进行新一轮洗牌,小河归大海,形成一定规模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这才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结构。

“由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因此营改增推动的另一个走向是,由材料输出变产品输出,由后端集成变前端集成,也就是变原材料为半成品商品了。”徐总说。

徐总进一步提到,当产品输出成为主流时,劳动力在产业连上的密集度也由装饰公司转移到制成品输出者----工厂,这也为劳动力质量的优化做铺垫,使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变。

大量的农民工如候鸟般,有规律性地随着农闲与农忙的时间在“农民”与所谓的“工人”这两种身份间转换,在下地劳作、杀猪宰牛与装饰装修的建筑业中穿梭。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下工人如何做到“专业”与“专注”。虽然工人经过技术培训,但是负责技术培训的部门对被培训者的最终行为并不负责,因而培训合格证明也只是形式上的合格,安全隐患丛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也将不再能要“农民工”这种兼职的存在,农民和产业工人将成为两类分开的专门的职业身份。

细分专业市场 构建生态行业

徐荣:当前,正是建筑装饰行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装饰公司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未来可能会出现很多更加细分的市场,例如装涂公司、木饰面装饰公司、石材精加工装饰公司、园艺服务公司等。

徐荣有与众不同的思辨力,看待事物能跳脱出“头痛医头、脚病医脚”的常规性、机械性方法,像中医问诊一样把脉行业现象。他的视界往往能够更远一些,一些事情“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而徐荣把握的是那个蔓延的方向,而非只着眼于眼下。他关心公司的成长,但更关注行业的健康。

“我到装饰城里,看到里面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却感到心疼。”在徐总看来,金玉其外的装饰城固然有着数量庞大、品种繁多、外形美观等众多令人艳羡的建材,但也暗藏着巨大的浪费,包括人力、物力、精力的消耗和环保的损失。

徐总为了让我们更明白,举了一个例子来解释。比如要用大理石作装饰,通常的程序是:到店铺买大理石材,经过切割、加工,再到现场找人铺装。这些环节中,无论卖家、加工者、铺贴者,都只会从各自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卖家考虑的是卖得越多越好,赚越多的钱;加工者考虑怎么切方便怎么切,铺贴者考虑怎么贴方便怎么来。

但是如果有专门的石材装饰公司,石材的挑选、加工与铺贴都由一家公司完成,其中加工和铺贴环节都是由产业工人承担,那么消费者只需向石材装饰公司购买装修成品即可。而石材装饰公司肯定希望在它的全过程中都尽量节约,以降低成本,这就会减少大量的破坏和浪费。

“专业市场细分也将是未来装饰行业的走向。”徐荣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大趋势,装饰行业及上下游供应链要逐步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圈,促进共氨共享,避免恶性竞争。”

徐荣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也是高级经济师,他深谙经济的运行原理和规律,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和观察经济动态,做出科学而理性的判断和行动。

“通过 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的高低,结合 GDP 的增长,能够用比较法来测算目前经济状态。”徐荣说,“现在大量的资金还是很紧张的,现金为王,银行贷款也收紧了。”

徐总直言,装饰公司在资本方面有其弱势的一面,毕竟上市的公司有限,如果不能借此增加其话语权,就要靠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资本的属性如水一样,也会流向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优我新”的商品。做实体是装饰企业的必然选择,装饰企业可以让自己的资本流动过去,但是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可以进行合作。

“市场要充分竞争,投资和管理最好分开进行。”徐荣提醒道,“装修公司都去开个自己的石材厂,供应者和使用者同属于一家公司,无论产品优劣都有自己家去消化,唯一性一日产生,就割裂了竞争,而不具备社会化的公司竞争性是很脆弱的。”

软装碰撞互联网 装饰行业可以不传统

徐荣:MIINI园艺的终端产品是软装范畴的拓展,发达国家早已运用成熟的MINI园林增值服务,超出了现有的花卉售卖,值得关注软装市场是一块“大蛋糕”,用户的软装花费是源远流长的“大道开支”,市场非常诱人。

徐荣谈到,从业内角度出发,建筑装饰公司所做的很多装饰工程严格意义上讲是装修工程。装饰与人民生活水平更为贴近,更具艺术性,比如发型、服装、花卉、家具等,而在建筑领域内,装饰在流程进度上居于装修之后,大家通常称之为软装饰。

国家现在在国林工程方面投人很多,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体系。但同样为管理绿色环境,改变小环境的园艺却没有像园林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展示出其在装点生活上的巨大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绿植花卉来装扮室内外空间,或营造一个绿色小环境。但是绿植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更新替换的频率很高,关于这方面的增值服务目前在中国可能是一片蓝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在这个充斥着淘宝、美团、滴滴等移动客户端消费形式的时代,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改变甚至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形态,它们的成功也激发了更多利用大数据的平台化经营新形式。徐总也在考虑,是否能将南北大跨度的各种花卉研发机构及花卉商集中到一个平台上,汇聚一批小园艺,让它们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花卉也像时装一样有它的时尚。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可能会告诉你今年什么品种或什么颜色的花更流行。”徐总说。

装饰公司从本质上来说一直扮演着有效地整合人工、材料等各方面资源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徐总认为建筑装饰行业要热情拥抱大数据时代,用“大整合、大融合、大视野”的大数据核心思维来管理企业,并透露金鸿正在策划做这样一个装饰平台,整合花卉植物的相关资源,销售产品、提供服务。

“我们想提出的概念是:每个月用一瓶牛奶钱解决你的园艺问题。”通过培养消费者习惯来培育市场,让更多的人通过一个低廉的投入就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

“大家都说装饰行业是传统行业,我说是。但是装饰企业绝不应该只是给人'包工头戴个帽子给人家刷涂料’这样的刻板印象。我认为只有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行业。我能够把传统的行业做成不传统的行业模式。”徐总说。

提升发展模式 多种经营并举

徐荣:装饰企业应加快从粗放型到精细化、专业化、集成化,从卖施工过程到卖产品集成的转变,成为综合服务产品提供商,引领消费,树立品牌。

目前,大型综合装饰公司对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主要是承担技术、质量、安全和资金垫付的责任。一带一路、绿色建筑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中国经济发展走上全面转型升级的新轨道,建筑装饰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创新升级的新机遇。在利好的宏观环境下,装饰行业要加快转变步伐,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从差价型经济向专项型经济、从单一型向混合型发展,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树立装饰企业新形象。

“别人都认为铝型材一定要跟建筑有关,我们恰恰做的是工业型材,用于轨道交通(高铁、地铁)、太阳能光伏产业等等。别人的型材按照吨卖,我们要求出来的型材按个卖。”化原材料为商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是金鸿创新实体经济的新盈利模式。

金鸿也在不断尝试着自己的转型方向。转型固然不易,还有一些改变被认为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徐总幽默地笑称:“走什么路重要,穿什么鞋也很重要嘛。皮鞋跑马拉松肯定不行啊,合适的鞋走合适的路就对了。"

金鸿公司将投资合作的范围延伸到了装饰的上游及相关领域。金鸿旗下有7个投资的工厂,都在盈利,这也用实践证明了转型的思路是可行的。除了合金铝厂,金鸿投资的木饰面厂,占地100亩,配备了齐全的加工工厂、设备、材料、人员,销售对象主要是日本和美国;金鸿还与日本公司一起研发了防腐防火的贴面材料。2016年金鸿引进智能机器人,从焊接的切入点解决质量检修的问题。一台机器 24小时不停,相当于4个焊工的工作量,质量也有保证。首批产品今年试生产 200 台。

徐荣也提到,要清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守好自己的领域和阵地。“就像是一辆中高端的车,在高速路上才能跑出自己的性能。田里再好,那是给拖拉机用的。各司其职,各展其长,这才是大市场的平衡。不要觊觎太多不擅长的业务,否则就是掉入田里的奔驰也前行困难。”

金鸿在南京还有不少房产,包括写字楼、厂房等。徐总坦言这和他出身农民的农本思想和金鸿改制企业的背景有关。金鸿从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之后,承担了一批供养人员,为他们提供终身的生活基础保障,徐荣选择了买房、盖房进行出租收租金这种不受企业经营影响的、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当然这也是经营方式的一种。

“做装饰装修是我们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或者说它是我们的一个平台,但不是全部。经营企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徐荣笑着说,“虽然我们在南京的工程量不是最多的,但我们的资产十几年下来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的业务的来源比较多样化。”

从互联网经济到实体经济,从不动产投资到建筑装饰行业,从产品到服务,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金鸿两条腿走路,多种经营方式并行,以降低来自社会不确定因素的风脸,并在多个市场领域分得一杯羹,最终打造成一个与时俱进的、多元的、稳健的企业发展格局。

悉心培训与培养人才

徐荣:企业家和企业是共同成长的,企业家如果在二代接班人上,能任人唯贤而非任人难亲,企业从家族式传递到职业经理人的过渡,才更利于企业的发展和长久。

金鸿积极主动地为员工谋福祉,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又增添了一份员工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在徐荣看来,企业是员工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并行同步的。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金鸿员工的奉献,因此金鸿也会尽可能地回馈自己的员工。金鸿进行了两次股改,以股权激励和股份制的方式稳定人员构成,也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徐荣说,“我们这是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我们民营企业一样追求高效,质量等,也通过党组织活动激励员工、打造团队凝聚力。”金鸿有自己的党委,徐荣担任党委书记,并且经常强调:党旗要插在项目上,党徽要在岗位上闪光。

金鸿在教育上不吝投入。每年用于在职研究生的培训费用大概在一两百万,给予想要读书的员工以最有力的支持。“我们这个企业实用性特别强,再和掌握的知识配合起来,就文武双全了。”除了在职研究生的课程外,公司内部也有一些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个人技能和水平。

金鸿在人员上整体流动性都不大,越往上越稳定,跳槽率很低。徐总常说,人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徐荣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亦有独辟蹊径之见解。有老板向他吐槽说,培养一个员工花了几万,培养好就走掉了。徐总的回答更犀利:对儿女不计成本的付出尚且不能得到百依百顺的回报,几万块钱就想让人把心留住才是太贪心。

培养人和培训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用封建家长制要求员工是行不通的。培训员工是一种职业行为,可以通过契约进行一定的约束。应该让人力资源部门用现代的、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是因噎废食,不再付出。

关于接班人培养的问题,徐总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创一代的继任者是否一定要是富二代?我认为不一定。像李泽楷这样的商界奇才毕竟是少数。如果二代继任者能够胜任,那何乐而不为;可如果他们并不具备管理好企业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家却只是一厢情愿地把企业作为'家产’给他们继承,反而会害了整个企业。”

“无论父子承继还是职业经理人更替,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两代人理念的差异和文化的冲突。老一代企业家应有海一般的胸襟,包容新一代的成长,给年轻人以空间。新一代接班人既不能照搬上一代企业家的一套,又不能全盘否定上一代企业家的做法,而应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传承与创新并举,带领企业创造新的辉煌。”徐总补充说。

建筑工程资质的弱化、设计价值的凸显等行业的新动向时刻牵动着装饰企业的神经。建筑装饰企业在压力和挑战下如何破局、如何突破瓶颈、如何创新求变,也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分解答,但是换一个他人视角了解行业趋势,把惯常的关注点发散,或多或少会让人有所收获。

与徐总的交谈是一场思想之旅,因为许多墨守成规的做法在徐荣看来却是一种与现实脱节的行为,甚至是危险的惯性。他用确凿的事实、亲身的阅历、或详实的依据来表达他平时“爱琢磨”的内容。他代表着自己,代表着金鸿,也代表着一个普通的装饰企业。他分享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测,启发大家重新审视周围环境,留给我们的是一串问号和省略号。这问号是思考,而省略号则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