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装协(商会)王有党会长在六市装协秘书长、装饰企业家代表交流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9-11-19 23:21:43浏览量:335次
在六市装协秘书长、装饰企业家代表
交流会上的讲话
省装协(商会)会长 王有党
(2019年10月25日)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让我耳目一新。苏、锡、常、徐、通、连六市协会秘书长的交流活动,是自发组织的联谊、交流、互动的平台,这一次请部分企业家参加,是组织方式的创新。从今天开会的情况看,效果很好。协会的宗旨就是服务企业、服务行业,协会组织联谊和交流活动,请企业家参加,在一起进行高层次的“悟道”,更能促进相互了解,使服务更有针对性。这样开会,具有沙龙的特征。由一定层次的人参加,发表有一定层次的见解,虽然不一定有非常明确的主题,但是它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在思想的碰撞中会形成主题,比如刚才广林公司周刚董事长的发言,就有非常明确的高质量发展主题。其他企业家发言也都不错,体现了江苏装饰行业和装饰协会,联合、互动、提升这样一种大思路。大家的发言有虚有实,见物见人。好几位企业家讲到人才培养战略,分析与金螳螂相比主要在于人的素质差距,比较到位。人的素质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人是企业实力最根本的载体。还有企业家谈到,要创新,要根据形势和趋势把握机遇,开拓市场,重视观念转变,重视企业管理,低成本创优,精细化发展等。材料采供方面的交流也很不错。对协会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利于提升协会服务的效果。这些都给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怎么把它集中起来,把分散的经验、分散的亮点和初步的思考,上升到更带规律性的认识,更带思路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勤学善思,探索实践,真正把局部经验变为面上的财富,变为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当前的形势,仍然是困难和机遇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市场的变化和波动仍然在不断地演进。我们行业内部按照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很多新特点、新趋势。要继续领会和贯彻党和国家对形势的判断和大政方针,继续按照近几年省装协提出的思路和措施,适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比如,我们对于高质量发展,提出六个方面的标志,以及措施、动力和要求。装饰行业贯彻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仍然是要通过“三大调整”,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布局,调整生产力要素;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工程质量,提升企业品质,提升生产力水平;打破普通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瓶颈。我们已经推进了三年,已经形成了共识,取得了初步成效,要继续贯彻落实到行业发展中去。我们江苏装饰行业把大的形势、大的趋势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化为了我们行业的语言、行业的思路,现在正在落实到我们行业的行动,体现在我们行业的发展之中。
在这里我简要地讲四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产业链互动
这是省装协30年庆和第七次理事会换届大会,还有前几年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探索沿产业链进行多元发展,或者有条件的跳到产业链以外跨界发展,产业链携手互动,联合发展。今天会议一个直接的由头,是京城公司沈建军董事长的材料信息平台,以及加入平台的部分材料生产商与装饰企业交流互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材料采供的差价,过去是装饰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现在市场形势变了,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材料供销透明化,一些企业和协会纷纷尝试搞网上集供平台,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利用材料差价这种传统的方式来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过去依赖这种方式,是因为工程的计价模式是建造过程各项要素成本的叠加,材料采供的不透明对企业有利。现在透明了,就要转变思路,努力按照省装协提出的把我们的生产过程变成终端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优质品牌,推动市场竞争向优质优价转变。两年前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住宅装饰列为社会一般消费品,推动质量提升。这实质上就把装饰作为一种产品,而不是作为过程来供应。如果固守传统思维,未来就没有优势。比如成品房精装修,很多主材是甲供,基本上没有材料差价利润,管理稍加不慎就会赔本,公装企业过去大多不愿意进入。现在迫于市场压力,许多公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问题很多。最近省政府转发一个专题报告,反映精装房领域的质量投诉问题,省长、副省长都有批示,要住建厅牵头完善这方面的行政立法,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比较复杂,不仅是一个材料问题。我们三年前就分析过了,倡导把我们装饰企业的卖点从生产过程转变到产品上来。当然这有一个综合的转变过程,不是我们企业自己就马上能做到的。但是我们企业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认真去把握,让市场认可我们的品牌,把我们生产的皮包变成LV,把我们生产的服装变成阿玛尼。当然我们并不生产皮包和服装,这只是比方。现代信息和交通技术已经把世界变成一个平行的工厂,生产线都差不多,我们有的材料并不比有的世界名牌差,为什么人家卖几万,我们只能卖几百?要走出这个困境,只有打造我们品牌。未来的趋势是资质要逐步取消,我们江苏9296家核定资质装饰企业,特别是920家一级资质企业,是过去30年来辛辛苦苦创出来的,资质作为一种显示企业实力的标志,一旦取消,就会很不适应。怎么办呢?要靠你的品牌,靠你的诚信和实力来竞争,靠你品牌的市场认可度来竞争。你有多少金刚钻,决定你能够揽什么样的瓷器活。材料肯定是要的,但必须走适应现代方式的材料采供之路。最近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不可想象的颠覆传统思维的结果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跟上这个转变,必定被淘汰。
产业链互动还包括装饰产业内部的互动。我和一些企业交谈过,也在多次会上讲过,就是我们内部怎么互动。比如现在要求BIM技术,要养人,要投入软硬件,中小企业成本增加怎么办?现在专门从事建筑业信息化的企业很多,装饰行业内部有信息化实力很强的企业,都可以按市场机制进行联合共享。这几年 我多次谈到装饰企业的配套工厂,当年资质有要求,有必要。但是发展到现在,许多成了包袱。它会固化“前店后厂”小生产方式,小而全,大而全,就象卖卖麻团、卖盐水鸭,后面是作坊前面是店铺。这样的模式,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是现代企业应有的形态。这就要求产业内部的不同产业细分与合作。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分析,装饰和幕墙企业,不一定都要有自己工厂,因为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好比做珍珠项链的不一定要办珠蚌养殖场,直接采购珍珠加工成项链,把原材料组合成工艺品,附加值就提高了,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活了。在产业链内部形成一个效益很高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产业链互动,提升我们的发展能力。正在推行的装配式建造尤其需要这样。
二、关于专业化转型
新的市场形势下我们装饰行业发展状况,好有一比,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判断当时的世界格局,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我们现在的装饰市场就相当于这个形势,只不过我们是比较微观,它比较宏观。所谓动荡,就是整个经济形势在动荡,给我们企业造成很多困难、很多困惑。大分化,我们装饰行业生产手段比较传统,门槛比较低,谁都来了。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IT企业纷纷进入家装市场,材料部品企业也在搞装饰,做部品的从工厂走到工地,卖石材的从石头走到墙头,做涂料的办了涂装公司,传统的行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在经受冲击,经历分化。大改组,就是我们江苏近万家有资质的装饰企业,在未来5-10年会怎么样?有人提出一个危言耸听的观点,20年以后装饰业能不能存在?我说这是伪命题。装饰业永远存在,朱德委员长讲“建筑业是万岁产业”。装饰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细分行业也是万岁的。只不过它的存在形式、作业内容、运转方式会变化,不一定是我们在座的人继续去做,也不一定是现在这种装饰公司的存在形式和运转方式,但是装饰业是会长期存在。而具体到装饰企业就不尽然。江苏庞大的装饰企业群体,20年后会剩多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逐步会见到分晓。大家有分析,会两极分化,一部分规模化集聚,像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向大集团集中。江阴市一个新桥镇,两个大集团,上市公司。另一部分走专业细分的道路,“专、精、特、新、强”,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浙江人做纽扣,也做出规模来。做服装,我比不过你大品牌,但我在某一方面突破,你做大品牌服装,也得买我的扣子,我所有服装的扣子一应俱全。刚才莫干山公司说他们专做板材,所有板材都有,“买板材找莫干山”。有人讲了,装饰企业做规模,现在做不过金螳螂,怎么办?小而专、小而优啊!你做单元式幕墙找我,做集成扣板找我,或者做整体吊顶找我,要有这种发展思路。要不然大家一拥而上,还是普通产能,彼此没有区别,只能在同质化竞争中打得头破血流。当然真正做专做优了,也可以做大。
我们调整产品结构,通常是突出你熟悉的、拿手的东西做,不是今天你卖鸡蛋,明天就可以造导弹。我们主要提倡沿产业链寻找突破口,但也不是绝对不能跨界突破。这里有循序渐进的问题,还有机遇问题。
近几年兴起的软装公司,对装饰企业专业化转型有很好启迪作用。软装企业实际就是在传统装饰企业的业务中突出设计环节,多没有自办工厂,也不一定自己施工,全世界的工厂都是他的材料基地,施工劳务也可以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优秀的软装企业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把采购来的“珍珠”,串成“项链”,并使这些“项链”适合当代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方式。装饰产品变成满足美好生活的载体,我们装饰的境界就提升了,就和大局合拍了。
专业化转型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内因 。这几年我们在一直反对“三小”,即小老板思维、小生产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不跳出“三小”的传统观念,眼界就狭小,转型就转不出去。
专业化转型,还有一个调整视角的问题。我去年参加无锡装协在一个乡村文旅项目开的精品工程观摩会。我发现这个项目体现的,不仅仅是工程质量,还有些体现行业转型发展趋势,大家比较焦虑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第一,对于行业市场拓展的启迪。装饰行业主要阵地在城市。但是现在形势变了,新农村建设、特色村庄建设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江苏这方面走在全国前面,搞得比较好,为装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的广阔市场空间。如果调整一部分视角转向乡村,市场就更广大了。
第二,对装饰企业顺应建筑业改革政策启迪。推行建筑工程EPC、PPP模式,许多装饰企业感到很失落,而这个项目里面正体现了EPC、PPP的基本特质。工程总承包,一个土建为龙头总承包,一个设计为龙头总承包,两个“龙头”都不是我们。有人就觉得专业装饰企业的天下黑暗了,走向没落了。做工程受业主一道“盘剥”,还要受总包企业一道“盘剥”,再加上其他的因素,没钱可赚了。又过了好几年,我们企业活得还挺滋润的。所以不管什么都有困难,关键是思路在哪儿。这个项目是一个不太大的装饰企业,从乡村政府拿到一个自然村,加以改造,设计、施工,然后参与经营。它实际上是小型的变化了的EPC。搞PPP模式,我们装饰企业轻资产,经不起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沉淀。金螳螂在西安试点了一个PPP项目,咖啡街,想了很多办法。项目投入大就拉银行加入,形成利益共同体,搞得比较成功。中小企业能不能搞呢?这个村庄项目也有相近的思路。几家企业,包括银行一块儿投入,规划设计和施工我来,我装饰企业有优势,也锻炼我的队伍,同时今后的经营可以得到红利,这就是缩小版的PPP模式。所以他这个思路一转换,就有了进入乡村小型项目的新模式。这种经验我们的企业是可以复制的。
第三,对设计师队伍壮大和发展有启迪。现在装饰行业很重要的一个痛点,也是业界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设计程式化,有的设计师没有灵感,没有创意,拿出来的是“大路货”。有人甚至提出“去设计化”。装饰首要的就是玩设计,你去掉设计玩什么?小孩搭积木还需要构思,设计的僵化就代表我们装饰业的没落。设计师灵感从哪儿来?特色村庄建设就是锻炼的好地方。设计师走出“象牙宝塔”才有灵感,有灵感的设计师才能到这儿来,来了以后更能激发灵感,促进设计水平提高。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思路和眼界。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边看到外面她心爱的宠物猫死了,泪水涟涟,愁眉不展,被爷爷发现。爷爷把她带到另一扇窗户边,看到满园的玫瑰,春风和煦,鸟语花香。几分钟以后,小女孩笑逐颜开,忘记了悲伤,从光明和美好中找到了快乐。这就是你从哪一扇窗去看世界,眼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毛主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你光看到困难就被困难吓到。提高勇气后怎么办?还要有智慧,出思路。你光勇气,冲上去被机关枪打死了,还是不行。我们企业首先要活下来,然后是怎样活得更好。
市场多得很,机遇多得很,是给有准备的人,有眼光的人。所以我们企业老板要有眼界,有胸襟、有思路,而且眼界、胸襟、思路都要十分大,这是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内涵。
三、关于现代化提升
现代化提升,是我们江苏省装饰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装饰企业如果再不加紧推进现代化提升,将会被淘汰,这不是危言耸听。省装协6月底在金螳螂召开的现场会,把第七次信息化大会和装配式装饰的观摩研讨会放在一起开。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一个是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提升,一个是建造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生产力水平现代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武装企业,进入设计、施工和服务的全过程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企业管理,改变我们的施工过程,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方式。这种改变是颠覆式的,这是大的趋势。没有这样的提升和转变,就会失去施工企业进入未来市场的入场券,事关装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国务院要求2025年全国的建筑30%实现装配式建造,江苏50%实现装配式,政府投资的规模工程全部装配式。如果我们装饰企业,包括今天在座的企业家,如果不抓紧跟上,到2015年将会失去一半以上的市场。而且,我国劳动力等自然红利正在消减,施工企业熟练工人难找,劳动力成本增加,也只有向现代化要效益求发展。
装配式必须与信息化联合推进。江苏提出“四大建造”,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我理解最核心的是数字建造,如果没有数字建造,没有信息模型,就不能精确下单,工厂怎么生产,到现场怎么斗得拢?我们的人才结构,装备结构随之改变。人、工具和生产对象,构成了生产力。人和工具是生产力要素里最关键的两个,有了这两个才能更好地作用于第三个,更高层次地改变生产对象。当然装配式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研究。我在苏州会议提出了装配式装饰亟需研究的八个题目,这八个题目希望大家努力探索,力求尽快有所突破。当然现在装配式的标准、技术规程,有关方面正在进行研究,有的已有成果,要加强学习和运用。省装协成立了产业现代化分会,第四季度还要开会,继续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
推进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提升和建造方式的现代化转变,要紧密联系企业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办法。金螳螂是一种办法,自己有研发团队,投入上千万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现代化水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超前进行装配式建造的研究和实践。中小企业一下子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走专业化合作的道路,不必“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两个现代化”是涉及装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协会工作者和企业家务必高度重视。
四、关于质量和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一个是生产过程安全,一个是产品质量安全,出了事不得了,企业老板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去年几起省外企业的事故,不仅对当事企业,而且对社会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对当事人的家庭造成重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对我们企业是生存悠关,利益悠关,责任悠关。
工程质量,我们一再强调,是立业、立企之本,刚才很多企业家和协会工作者都有分析。今年的中国装饰奖现场检查刚过,江苏300多个项目接受检查,数量又是全国第一。数量多,是不是质量好呢?不尽如人意。中装协的专家组对一些项目的评价不高,有的专家甚至说江苏装饰的整体质量在下降。我们当然不同意这种以偏概全的看法,但是确实应引起我们警惕。我们整体质量是上升的,但是我们有的工程里边,存在一些低端的错误,省装协这几年反复强调涉及安全隐患的、必须消灭的问题,大多数落实的比较好,少数企业依然故我。有的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只注重表面成本,宁愿在评比上花大价钱走关系,也不愿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得力。有些问题并不是很复杂,如消火栓门的规范安装,有什么复杂?“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关键是老板重视。真到了消火的紧急时候,因为你这个门导致了消火质量的下降,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玻璃结构的问题,过顶石的问题,电路的问题,也都涉及安全,必须消灭通病。无锡梵宫一把火,就是因为电路老化,对我们加强电路安装的规范落地,是一个现实的警钟。
抓质量安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标准规范的熟悉、认知和落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严肃地强调,而且要制定高于团体标准和政府标准的企业标准。我们工程质量问题,很多出于不落实标准规范。今年的“扬子杯(装饰类)”检查在即,要再次给专家提出要求,凡是省装协提出来的必须消灭的问题没有消灭,一票否决,谁来做工作都不行。全省75个宝贵名额,给有安全隐患的工程,真正优质的工程评不出来,这就不公平。而且文件规定今年你评不上,替补工程也替补不上的,减少一个名额,给那些搞得好的市。江苏装饰行业是全国装饰第一方阵,中装协领导在多次讲话中,说江苏装协是全国省级装协中办得最好的协会,江苏装饰行业是全国第一。我们要对得起这种评价,不能因为某一个企业的某一项工程质量不好,拉我们全省行业后腿。我们提的口号是“铸造中国装饰质量的江苏品牌”,大家要为这个品牌添彩,而不是抹黑。这是企业的利益,老板的利益,也是我们的社会担当,历史责任,必须高度重视,把有限的投入花在质量安全的刀刃上,这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质量安全问题,省装协还要专门开会,把今年“扬子杯”评比和我省参评中国装饰奖项目的情况,做专题讲评,把检查出来的问题继续以“曝光台”公布。“曝光台”仍然给大家留面子,不点名,让大家自动对号,自动去解决问题。“亮点”也要总结出来继续发扬。通过这些办法,促使大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问题,真正作为企业和行业的生命来看待。企业面临问题和困难很多,企业家们都十分辛苦,大家的辛苦要踏踏实实地转化为做好工程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作为施工企业,有些事情可以有99次成功,但是经不得一次失败,这就是质量和安全。有些问题可以经历很多次失败,有一次成功就行。过去有一种农药“666”,为什么叫“666”?665次失败,第666次成功了,杀虫效果很好,但它是烈性农药,现在不用了,所以年轻人不知道。他经过多次失败,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行了。质量和安全可以有多次成功,一次失败就倒霉,就不行,必须要有这个意识。
祝贺这次六省市装协的交流活动成功。热切期待各位企业家、各个协会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高质量的发展。